如果有人問美國肌肉車 (muscle car) 的代表作,相信福特野馬 (Ford Mustang) 絕對是榜上有名,從1964年第一代問世開始,福特野馬就已經風靡美國市場,至今更成了全球最熱銷且電影曝光度最高的雙門跑車。然而這次要介紹的不是大家所熟悉的野馬跑車,而是冠上「野馬」名號的純電跑旅— Mustang Mach-E,究竟是顛覆傳統還是承襲血統?答案要試過之後才知道。
今年8月福特六和宣布Mustang Mach-E在台灣展開預售,全車系一共導入Select、Premium與性能最強悍的GT車型,預售價分別訂在208萬元、248萬元跟268萬元。當中除了Select車型採單馬達後驅配置搭配72kWh電池外,Premium跟GT車型都是採雙馬達四驅配置搭配91kWh電池,差別只在於馬達輸出功率不同,Premium車型的輸出設定在368匹、59.1公斤米,GT車型則是提高到592匹、87.7公斤米,另外還配備了MagneRide主動式電磁阻尼系統、20吋專屬輪圈、Brembo前卡鉗、GT專屬空力套件,是目前接單量最高的車型,佔了七成之多。
首先來說說以跑車出名的Mustang為何要推出休旅車?原因其實很簡單,跑車再經典終究還是屬於小眾車款,為了向大眾市場靠攏,確保Mustang能夠繼續生存下去,拓展產品線絕對是勢在必行,最保險的方式就是推出打著「野馬」名號推出跨界休旅車來吸引更多消費者,同時搭上電動車熱潮,為自家第一款以電動車專用平台開發的市售車鋪路。而這個做法也確實達到成功宣傳的效果,Mustang Mach-E一推出就在美國創下超乎預期的銷售成績,8月初在台灣開放預售至今,累積訂單也已經超過300張。
休旅身形野馬魂不滅,跑格氣息依舊濃厚
既然背負著「野馬」之名,Mustang Mach-E多少也得跟「野馬」有關聯。除了全車內外包括頭尾廠徽、方向盤廠徽乃至於尾廂照明燈等小地方通通換成野馬標誌外,一身肌肉線條、斜背造型跟長車頭、短車尾比例同樣是依循野馬傳統,三道格柵式尾燈造型更是充分呼應歷代野馬特色。
上車前還會發現,Mustang Mach-E沒有所謂的車門把手,必須按下門柱飾板上的E-Latch電子門鎖圓形按鈕才能開門,不過只有前車門有方便外拉的小把手,B柱上還有美系福特車款特有的觸控式密碼鎖,哪天忘了帶鑰匙就能透過密碼鎖開門,但也僅能用來開鎖/解鎖,無法啟動車輛。
相較於GT車型,Premium車型的外觀少了GT專屬空力套件點綴,前後保桿跟封閉式水箱護罩設計略有不同,也因此Premium車型的車長比GT車型稍微縮短15mm落在4728mm,車寬一樣是1881mm,車高則是比GT車型增加11mm來到1624mm,軸距一律長達2984mm。
比較特別的是考量到操控性,GT車型的前後輪距略為拉寬,輪組規格也升級到245/45 R20,搭配Pirelli P Zero電動車專用胎;Select跟Premium車型皆為225/55 R19,配胎為均衡取向的德國馬牌PremiumContact 6,在操控與舒適性之間的拿捏比較剛好。GT車型則是走硬派路線,能不能接受建議試過車再說。
中控螢幕整合多項功能,未來會有中文化介面跟台灣導航圖資
由於試駕車是歐規展示車,非台灣正式販售車輛,因此中控台上15.5吋直立式觸控螢幕所內建的SYNC 4A娛樂通訊整合系統,只有英文介面跟歐洲導航圖資,但未來台灣正式販售車輛會提供中文化介面跟台灣導航圖資,而且支援中文聲控功能,不必擔心開個車還得重頭學英文。
跟Tesla一樣,Mustang Mach-E也將大部分的功能整合在中控螢幕內,包括雙區恆溫空調系統、音響系統、駕駛輔助系統、行車模式切換模式、充電排程、車輛各項功能等設定都得透過中控螢幕操作,停車或等待充電的時候還可以開啟Entertainment娛樂功能在車內打電動,不需要插線也能連接手機開啟Apple CarPlay或Android Auto功能,而且配對的速度相當快,跟15.5吋直立式觸控螢幕的整合度也很高。
不過車聯網相關功能必須通過NCC認證,目前還無法支援FordPass例如遠端啟動車輛、手機鑰匙等功能,也無法進行OTA線上軟體更新。
有別於對手Tesla Model Y把所有行車資訊整合到中控大螢幕,Mustang Mach-E的駕駛正前方仍保有一塊10.2吋數位儀表,可顯示車速、電量、檔位、可行駛里程、駕駛輔助狀態、道路號誌辨識等資訊,相較之下比較好判讀。
Mustang Mach-E全車系皆標配B&O丹麥頂尖聲學環艙音響系統,車內共有10具揚聲器含ECS重低音,不僅聆聽效果出色,打開聲浪模擬功能也很有臨場感,彷彿置身於搭載V8引擎的野馬跑車內。
另外像是Qi手機無線充電座、雙前座電動調整/加熱/電動腰靠功能、駕駛座3組記憶功能、方向盤加熱功能、全景玻璃車頂、電動尾門也都是全車系標配,唯獨7色車內氣氛燈要Premium以上車型才有,GT車型還會升級包覆性更好的雙前座Ford Performance座椅,但也因此少了前座中央SRS輔助氣囊,全車氣囊數量從10具減為9具。
面積超大的全景玻璃車頂雖然帶有Low-E鍍膜層,可阻擋太陽的熱輻射達到隔熱效果,還能帶來明亮的車內氛圍,但少了遮陽簾坐在車內依然會感受到太陽的熱情,想要睡在車上的話隱密性也是個問題,建議可以去找找有沒有對應Mustang Mach-E的遮陽罩。
流線外型不影響後座空間,打平後深度超過182公分
滿讓人意外的是,如同跑車般流線的斜背造型,原本以為可能會影響後座頭部空間,但實際坐進去後發現,頭部跟車頂之間還有大約四指的距離 (自己的身高174公分),比預期的還要充裕,仰賴於軸距將近3米,膝部跟前座椅背之間足足有三個拳頭以上的距離,後座地板也是完全平整,充分展現出電動車專用平台的優勢。
Mustang Mach-E的行李廂分成前後兩個區域,位於車頭的前行李廂容量為100公升,裡面設有排水孔可用來放置潮濕的物品,打開前行李廂蓋還能看見野馬浮雕圖案;後行李廂容量則是從519公升起跳,行李廂底板下方還有放置補胎劑、打氣機跟隨車工具組的收納空間,也能將底板可往下放擴充行李廂容量跟高度。如果將6/4分離的後座椅背完全打平,最大可擴充到1420公升,搭配活動式行李廂底板就能創造出相當平整的後廂空間。
為了提供更確切的數據,讓有車泊車宿需求的朋友做個參考,我們特別去測量整個後廂空間,在後座椅為打平的狀態下行李廂深度為88公分,打平後深度超過182公分,行李廂最窄的地方為105公分,後座兩邊門板之間的距離可達134公分,行李廂跟車頂之間的最低距離為70公分,行李廂底板往下放可增加到79公分,至於椅背打平跟全景玻璃車頂之間的距離為78公分。
行李廂深度 | 88公分 |
後座打平後深度 | 超過182公分 (前座還可以往前移) |
行李廂最窄 | 105公分 |
後座最寬 | 134公分 |
行李廂高度 | 最低70公分 (可擴充到79公分) |
後座打平跟車頂之間高度 | 78公分 |
兼顧熱血與舒適,其實Premium車型就夠了
前面有提到,Premium跟GT車型都是採用雙馬達四驅配置,鋰電池可用容量為91kWh,馬達最大輸出設定在368匹、59.1公斤米,雖然不及GT車型的592匹、87.7公斤米,但推動將近2.2噸的車重,0-100km/h加速依然能在短短5.1秒完成,對一般消費者而言絕對能滿足性能的渴望,就算切換到最保守的Whisper (輕聲) 行車模式,加速時也能感受到飽滿力道,足敷日常行車使用。
想要熱血一點則能切換到Active (樂趣) 行車模式,加速力道跟模擬聲浪也會隨之放大;想要完全解放動力、顯露出「野馬」本性,不妨切換到Untame (無拘) 行車模式,此時不只模擬聲浪更澎湃,儀表板也會轉換顯示風格,突如其來的瞬間貼背感更是讓人大呼過癮。
也許有人會問,既然要追求熱血何不直上最強悍的GT車型?基本上為了對應強大的輸出,GT車型的底盤懸吊及輪組已經趨近競技化設定,一上路就會感受到硬派的回饋,雖然能滿足更激烈的駕駛需求,但相對地也會犧牲掉一些舒適性,反倒是Premium車型在熱血與舒適之間的拿捏比較均衡,不至於破壞車內的和諧。
唯一需要適應的是有些犀利的煞車力道,輕踩就會有強烈的制動感,雖然初期不太習慣,但熟悉後反而覺得犀利一點也不錯,如果不想頻繁踩煞車則可利用One-Pedel Drive單踏板駕駛功能,放開油門 (電門) 滑行一段距離後也能完全停下來。如果覺得減速力道還是太強,按下位於排檔旋鈕中間的L鍵,同樣能達到緩慢減速的效果,但就跟燃油車的L檔一樣比較適合下坡使用。
充電方面, Mustang Mach-E的慢充採用Type 2規格,快充則為CCS2規格,最大充電功率可達150kW,從10%充電至80%需要45分鐘。而當天拿到車的時候電量大約80%,試駕完還車時電量還有67%,在沒有刻意控制右腳的情況下,再對照官方公布的539公里 (WLTC測試標準),續航力表現確實不用太擔心。
受限台灣法規,自動駕駛輔助維持Level 2水準
此外,礙於國內法規目前並未核准駕駛人可放手離開方向盤,因此台灣販售的Mustang Mach-E只會有LCA車道導正輔助系統,不會有允許放手離開方向盤的Hands-Free功能,也不會有In-Lane Repositioning車道重新定位輔助功能、Wrong Way Alert逆向警示功能,但仍提供ACC Stop & Go 全速域定速巡航調節系統 (附低速跟車)、TSR道路標誌識別輔助系統、ISA智慧型速限輔助系統、AEB全速域輔助煞停系統、RED道路邊緣偵測系統、ESA閃避轉向輔助系統、駕駛疲勞警示系統、RED道路邊緣偵測系統、AHB自動遠光燈系統、FAPA主動式停車輔助系統2.0、360度環景影像行車輔助系統,Premium以上車型還多了Glare Free防眩光遠光燈。
背負著「野馬」名號,不難看得出Mustang Mach-E雖然是款純電跑旅,但原廠仍運用許多「野馬」元素來強調彼此的關聯性,也突顯出產品的獨特性,作為品牌首款以電動車專用平台打造的市售車,Mustang Mach-E算是跨出了成功的第一步,不過太鮮明的跑車色彩有點掩蓋掉休旅特質,有時候真的會讓人以為這是款長得比較高又帶電的野馬跑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