做好小車的本分,新世代Suzuki Swift只想進化不想長大

初代Suzuki Swift是在2005年以國產車身份導入台灣市場,當時剛好是國產掀背小車正要熱鬧的時候,沒多久市場上便出現Toyota Yaris、Mitsubishi Colt Plus、Honda Fit等競爭對手。2011年第二代Suzuki Swift登場,由於代理權轉移到金鈴汽車,在日本鈴木汽車直接掌管經營權的情況下,從第二代Suzuki Swift開始改為進口,不再以國產方式生產,雖然銷售熱度比不上國產初代車型,但在進口掀背小車級距還是第一把交椅。

初代Suzuki Swift

二代Suzuki Swift

因為改用渦輪動力的關係,2017年導入的第三代Suzuki Swift是最好玩的一代,特別是換上1.4升渦輪引擎的Swift Sport,堪稱是當時性價比最高的平價鋼砲,後期更導入手排版本,滿足了一票「出手排我就買」的熱血車主。

三代Suzuki Swift

三代Suzuki Swift Sport

不過隨著消費者口味改變,原本以掀背車為主流的小車市場,漸漸被跨界小休旅取代,即便如此Suzuki還是希望Swift能夠做好小車的本分,因此最新推出的第四代Swift,不但延續掀背車設定,車身尺碼也沒有太大的變化,車長只比上一代稍微拉長15mm來到3860mm,車寬、車高跟軸距依然維持在1735mm、1480mm、2450mm。

雖然第四代Swift幾乎沒有長大,不過車頭設計倒是多了一些新意,像是呼應Suzuki家族設計的蚌式引擎蓋,原本位於水箱護罩上的廠徽往上移到引擎蓋前方,還有取消前霧燈、整個前保桿造型更為簡潔等,乍看下總覺得有種Focus+Mazda3的熟悉感。

仔細看可以發現,水箱護罩的格柵設計其實是呼應頭燈內的L形日行燈,用來偵測前方物體的毫米波雷達,則是巧妙地融入水箱護罩格柵設計,看起來並不會覺得突兀。

位於前擋玻璃上方的單眼攝影機,偵測範圍從過去的37度擴大到109度,而且鏡頭前有加熱線避免玻璃起霧,剛剛提到的毫米波雷達,偵測範圍也從過去的90度擴大到109度,因此DSBS II雙感知器煞車輔助系統已經可以支援十字路口碰撞偵測、夜間行人跟自行車偵測,ACC主動式控制巡航系統更是升級到全速域,甚至還多了LKA車道維持輔助系統、TSR交通標誌識別系統,等於達到Level 2自動駕駛水準。

為了延續歷代Swift的傳統,第四代Swift仍保留懸浮式車頂設計,但取消上一代所採用的類Coupe設計,原本隱藏在窗框的後車門把手回歸到熟悉的位置,B柱跟尾柱改為黑色鏡面設計,同時車側多了一道從引擎蓋延伸到車尾的水平折線。

台灣導入的第四代Swift採單一車型設定,因此一律標配這組精心設計的16吋雙色切削輪圈,由於切削面積減少了43%,原廠強調滾動阻力比過去大約降低減少了15%,搭配同樣訴求低滾動阻力的ECOPIA節能胎,對改善油耗表現有一定的幫助。

呼應歷代造型的LED頭尾燈同樣是標準配備,但方向燈、倒車燈仍舊是傳統鹵素燈泡,位於後保桿下方中間位置的後霧燈也是採用傳統鹵素燈泡。

新世代Swift一共有6種車色可選,包括2種雙色 (需加價1萬元)、4種單色,眼前的這個車色叫做「Candy Blue」糖果藍,是耗時7年所開發出來的新車色,因為在銀色底漆上加了三層塗料,鮮豔的色澤中帶有種透亮感,不過尾門上的倒車攝影鏡頭看起來有點突兀。

新世代Swift的中控儀表設計跟上一代一樣是以駕駛者為中心,因此中控台角度稍微偏向駕駛者。比較不一樣的是原本整合於中控台的觸控螢幕改為懸浮式設計,而且首度採用黑色與淺灰色搭配的雙色內裝,多了點層次感視覺上也顯得比較活潑。

雖然車內大多是硬塑料,但塑料壓花其實滿細緻,前門板跟副駕駛座前面的淺灰色飾板還加入立體幾何紋路,整體組裝品質也有一定水準,無愧日本原裝進口的身份。

三輻式平底方向盤雖然是沿用自上一代,不過方向盤下半部內側塑料飾板改為深銀色塗裝,右下方多了車道維持輔助系統的開關,方向盤換檔撥片也繼續保留。

新世代Swift仍維持傳統指針式儀表設計,並未跟上潮流採用全數位儀表,位於儀表中間的多功能行車資訊顯示幕可顯示輕油電系統、主動跟車/車道維持系統的作動狀態,還提供車輛G力動態、馬力/扭力輸出、加速/煞車等量化圖示。

ESP電子車身穩定系統、LDP車道偏離輔助系統跟DSBS II雙感知器煞車輔助系統的開關位於中控儀表台最右側,不用進選單操作就能直接關閉。

位於中控台上方的9吋觸控螢幕支援繁體中文,還能顯示四輪胎壓數據。不僅如此,如果使用iPhone的話可用無線方式開啟Apple CarPlay,不過安卓手機陣營的Android Auto仍需接線。

跟上一代的旋鈕式設計比起來,全新設計的恆溫空調面板比較精緻,風量跟溫度調整都有獨立撥桿,操作上還算順手,雖然沒升級成雙區恆溫,但內建了粉塵過濾裝置,可減少車內的過敏原保持空氣清淨。

中控台下方有三組USB插孔,包括一組Type A規格、兩組Type C規格,另外還有一個12V的車用電源插孔,7月底前下訂完成領牌的話,還能免費升級原廠無線充電裝置。

台灣導入的是日本生產的歐規版本,因此仍採用傳統手煞車設計,即便是日規版本也只有高規車型才提供電子手煞車。

位於手煞車兩邊的是前座椅加熱開關,雖然這個級距有這項配備很罕見,但在台灣用到的機會可能不多,不如換成通風功能還比較實用。

新世代Swift的座椅依然採用織布材質,天氣熱又久坐的話不如皮椅舒服,同時也要注意被尖銳物勾到造成破損,如果想加裝椅套則要注意會不會影響到側氣囊作動。

雖然對一款車長不過3米8的掀背小車而言,空間本來就不是訴求的重點,不過Swift的後座其實沒想像中侷促,就算是身高180公分的成人坐進去,頭部跟膝部也都還有一些餘裕,換成身材比較嬌小的乘客絕對是綽綽有餘。

新世代Swift的行李廂容量跟上一代一樣是265公升起跳,放進兩個人出國用的行李應該是沒問題,不夠的話可以把6/4分離的後座椅背打平,最大可擴充到579公升。

有別於上一代後期搭載代號K12D的1.2升四缸自然進氣引擎,第四代Swift換成全新開發、代號Z12E的1.2升三缸自然進氣引擎,在排氣量 (1197c.c.) 不變的情況下少了一缸,代表油耗將會進一步降低。根據能源局公布的數據,第四代Swift的平均油耗來到24.5km/L,比上一代後期繳出的22.3km/L還要出色,特別是市區油耗的進步幅度最大,從上一代的19.77km/L進步到22.84km/L,當然這也得歸功於12V輕油電系統的輔助,在走走停停的市區環境可適時關閉引擎減少油耗,起步加速時也能適度提供電能輸出來提升加速效率。

跟動力系統搭配的CVT無段自排變速箱,是由日本變速箱大廠Aisin製造,機構設計上跟過去由Jatco提供的CVT無段自排變速箱不同,但一樣具備7速模擬手動換檔功能,排檔桿設計也相差無幾。

靠著12V輕油電系統額外提供的電能輸出,新世代Swift的起步加速算是輕快,但中後段的加速趨於平順,整體感受其實跟上一代1.2升四缸自然進氣引擎跟12V輕油電系統的組合差不多,只是換來了更優異的油耗表現。

開小車最有感的就是靈活好上手,尤其是Swift的最小迴轉半徑只有4.8公尺,不管是穿梭於巷弄街道或是車陣中都絕對比開休旅車輕鬆,停車也是輕輕鬆鬆,非常適合剛上路的新手駕駛,當買菜車也很稱職。

就操控來說其實第四代Swift的底子算不錯,轉向反應、車體跟底盤的回饋加上不到1噸的車重都讓人覺得有升級的潛力,只可惜目前並沒有推出Swift Sport的消息,無法吸引到熱血派的買車族群。

不過為了延續買氣,Swift改款後的身價並未因為配備增加、安全升級、油耗更漂亮而水漲船高,依然控制在73萬元, 只比上一代多了1萬元,目的是希望能藉此鞏固原有的基本盤,不讓跨界小休旅趁虛而入,同時也能跟Mazda2、Honda Fit等同級對手保持距離,就算沒有Swift Sport助攻,整體競爭力還是不容小覷。

發佈留言